
首支影片由 當代音樂家斜槓研究、教育設計師Greg Beller為大家介紹IRCAM Forum平台。 IRCAM Forum是提供給所有熱愛聲響和音樂領域技術創新者的線上平台,每年三月定期於巴黎舉辦工作坊聯合研討會IRCAM Forum Workshops,展示最新的音樂科技與多媒體發展技術。

#音樂與即興 講座
作曲家暨研究者Georges Bloch《聲音.話》( Speech )音樂會中的《仨伶》為例,探討(人類)音樂家如何與機器共同即興創作,而當觀眾閱聽人機合作的表演,視覺與聽覺經驗該如何編織成新的記憶;
法國龐畢度「音樂與聲響研究統合中心」(IRCAM)音樂再現團隊(Music Representations Team)的人機音樂互動研究員 - Jérôme NIKA,則分享「音樂再現團隊」著手的三大研究主題:音樂生成過程中的情境整合、人-機互動音樂表演中反應性與規劃之間的辯證,以及高層次音樂過程的後設作曲。
香港作曲家許德彰也在其中深入淺出分享當即興演奏與創作何即時電子音樂同時產生時,該如何打破專業音樂家與非專業音樂參與者之間的隔閡?
#空間聲響與虛擬實境 講座
法國作曲家丹尼爾.吉西(Daniele Ghisi)分享自身作品如何結合文本、人聲、樂團與電子樂,包括如何平衡原聲與電子聲響的二元性。
STMS 實驗室聲學暨認知空間研究團隊的研究員馬庫斯.諾斯特尼克(Markus Noisternig)以研究員身兼電子音樂藝術家與表演者身份,分享音樂與媒體藝術運用於沉浸式音頻科技,如何在空間與時間拖展聲音藝術表演的疆界。
國立交通大學音樂研究所電子音樂教授、作曲家曾毓忠則從創作者角度探索電子音樂的空間聲響,回朔20世紀最重要的電子音樂作曲家史托克豪森、薛菲(P.Schaeffer)、李給替(G.Ligeti)、瓦列茲(E.Varese)等作曲家作品,帶領聽者爬梳電腦音樂作曲簡史。

©Hervé Veronese Centre Georges Pompidou